为您提供最快速、最专业的新三板资讯 | 买三板
咨询热线:010-57496903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三板市场正在经历低迷期 下半年的投资要这样做才对

导语
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初创期。现在的新三板与20年前的A股市场相似,监管制度、交易制度不完善,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过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过程。

买三板 | 2016-07-20

新三板市场正在经历低迷期 下半年的投资要这样做才对

新三板挂牌速度放缓

自5月27日分层相关政策开始释放讯息起来,新三板挂牌速度就已经明显放缓。分层政策最初推出第一周,新三板单周新增挂牌量还有110家,但随后这个数据就下滑至85家。在第三周,新三板新增挂牌数量仅为25家。而此后,单周新增挂牌量虽有所回升,但始终未能回到百家规模。最近一周,新三板单周新增挂牌量为45家。

与新三板挂牌速度同时放缓的,还有股转公司受理挂牌申请的速度。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只有25家公司的挂牌申请材料被受理。而6月则有488家的挂牌申请材料得到公布,其中仅6月30日一天就公布了102家。

新三板市场陷入低迷期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披露以及投中信息旗下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成交额方面,今年第二季度新三板累计成交金额420.37亿元,环比下降7.33%,成交量86.67亿股,环比上涨4.43%,6月份总体成交金额为122.29亿元,环比下降9.97%。

在融资方面,第二季度新三板累计完成定增721次,环比下降13.86%,定增募资总额284.38亿元,环比下降22.79%,其中6月份完成定增195次,完成股票发行13.57亿股,募集金额85.09亿元,环比增长15%,依数据来看,从去年7月份开始,单月募资额度都在100亿元以上,但今年3月份以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来看5月份融资规模为年内最低,仅为73.99亿元,6月份也并没有明显改善,连续两月募资总额不足100亿元,新三板融资遇冷迹象明显。

新三板市场低迷原因分析

虽然分层之后,新三板全市场交易额出现了短暂微量上升,但由于配套措施成新预期,市场资金进入新的博弈阶段。分层制度兑现后,市场预期已经发生转变,一方面挂牌企业不急于融资,期待更多的配套措施出台之时待价而沽,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冷冻效应对一级市场融资的传导影响,引发投资者的审慎态度。

另外,分层落地,但改善流动性的制度供给构成新不确性预期,场内资金迫于资金回转压力,主动进入投资收缩期,而场外资金仍处于观望期。

“跻身创新层的公司并未感受到分层带来的特殊优越条件,也没有真正享受到分层落实政策红利。”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期待已久的分层终于正式推出实施,但由于缺少后续配套政策的跟进,创新层的推出并未达到监管层和市场的预期效果。

专家认为,新三板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以后,目前似乎没有发挥出多大的功效,从市场分层正式实施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流动性问题尚未得到改善,定增融资价格与规模同样需要通过流动性改善来带动。

截至目前,新三板同时遭遇挂牌标准拟提高、定增融资资金占用检查、券商执业监管趋严、创新层监管趋严以及制度供给不明朗等不确定性预期。因此,分层之后,陷入了监管和制度供给不可预期的困顿期。

新三板市场投资策略

虽然分层之后,新三板全市场交易额出现了短暂微量上升,但由于配套措施成新预期,市场资金进入新的博弈阶段。分层制度兑现后,市场预期已经发生转变,一方面挂牌企业不急于融资,期待更多的配套措施出台之时待价而沽,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冷冻效应对一级市场融资的传导影响,引发投资者的审慎态度。

虽然投资环境遇冷,但部分投资者认为还是有投资空间,尤其是估值低的企业。专家表示,比较看好新三板的发展,现在是掘金的好机会,新三板市场中已经出现不少可以与主板匹敌的优质公司或是蕴含行业发展潜力的明星企业,对于其转板或是共享企业良性发展都是不错的选择。

投中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则认为,企业进入创新层,对企业的知名度、估值均有所提升,相信现在新三板低迷的状态也只是暂时,不会持续太久。

中信证券认为,随着新三板的估值中枢持续向20倍左右的区间下沉,优质企业的股权价值已逐渐进入产业资本和长期资金的视野。

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虽然现阶段市场看起来非常平淡,甚至仍然下跌,但是结合股转系统的数据来看,应该有部分私募已经进场。有人谋求快速撤离,但也同样有人看好。他开玩笑地讲,在深圳这种机构较为集中的地方,没准你卖出的股票接盘方就是你楼下的机构。

投资者在下半年及未来两年时间内,投资新三板时,不必完全照搬A股市场以行业概念为主的传统投资策略,更应深入了解新三板市场的特点和独特魅力所在,遵循以下投资主线,挖掘长线投资价值而非短线操作:投资主线是根据市场变化所反映出的几大热点主题,寻找优质投资组合标的。

如上市公司参控股的挂牌企业、有强大资本系后台运作的挂牌企业、符合多项标准的创新层企业;具有细分行业缺性的挂牌企业、有转板IPO预期的挂牌企业等,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参控股、有强大资本系运作的挂牌企业融资、收购事项,重点关注符合多项标准、具有细分行业稀缺性的挂牌企业半年报、年报业绩公布情况。


关键词: 新三板 投资策略

推荐阅读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