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9-06
新三板强化金融企业信披
买三板9月6日讯 股转公司9月5日一连下发6个行业的信息披露指引,包括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新指引即日实施,以落实股转公司5月发布的《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首次提出对“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私募机构和其他金融类企业实施差异化的信息披露要求。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做好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特别是要求私募机构发布季报,并详细披露经营中的细节。
联讯证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行业具有牌照门槛,专业性程度较高、风险相对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力、破坏力较大,所以需要更加严谨地经营和披露,也受到了密集的监管。”
监管风暴已经来临
在资金占用问题愈演愈烈的同时,监管层频频出手。今年以来,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力度明显提高。新三板对于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要求逐渐趋同于A股上市公司。股转系统此前也曾明确三类自查对象,资金占用成首要解决的问题。可见监管层态度明确:新三板公司不能当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等的提款机。
除了资金占用问题,监管层针对挂牌企业的全面监管力度也在逐层加大。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监管风暴已经来临。日前,全国股转系统向主办券商下发了《关于落实“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主办券商立即开展自查工作,涉及挂牌公司申报挂牌时材料是否存在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是否存在财务造假、带病申报以及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情况;资金占用、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2015年报和2016半年报检查等专项工作反馈的问题。更早之前,主办券商还收到通知要求对挂牌企业的募集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核查。
“2016年新三板发展的规模很好,但是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在继续发展时就会形成隐患,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和清理,会对市场继续长远健康发展起到较大作用。”万联证券业务董事王启林指出,新三板市场长期发展趋势良好,相应监管趋严也将是常态。此外,因为2014年、2015年监管相应宽松,很多企业成功挂牌。但是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新三板市场并不适合自身发展,有一些企业现在在考虑退出市场。所以,今后新三板市场将出现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企业退出,一些企业新进入。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也是如此。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肯定是进入和退出都比较宽松的。
上述新三板企业内部人士指出,随着目前相关制度的推进,未来市场将会呈现进出有序、动态平衡的状态,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选择投资标的企业,规范新三板市场,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新三板市场的企业竞争力。
新三板这个地方比强于A股
虽然今年监管层一直在加强监管,但常态化的退出机制还没有动。业内人士预计下一步就是推出常态化退出机制。如果这项制度能推出,那今明两年会有大量公司摘牌,说明新三板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这将是新三板比A股伟大的地方。
什么时候市场会见底啊?大量挂牌公司摘牌退市、不少中介取消挂牌资格的时候。目前新三板出现的一些风险股,相关机构到现在还没有受到处罚。
市场底会早一点。因为市场是先知先觉的。整个政策动向很清楚,如果今年市场底能出来,那大家会炒私募做市。在私募做市正式落地之后,有可能又推出新的东西,如qfii、RQFII及公募入市。
挂牌企业陷入“冰火两重天” 新三板企业路在何方
一边是半数以上挂牌企业零交易,被冠以僵尸股的别称;一边是少数企业高估值、高溢价,如鱼得水;新三板企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一部分挂牌企业亏损让人扼腕,一部分挂牌企业高估值让人惊叹,而更多的企业却显得“死气沉沉”,新三板市场的表现确实让人难以琢磨。但有一个规律是企业必须要遵循的,无论是投资还是融资,终极收益都是来自于实体的盈利。
新三板企业的活性除了政策驱动外,更多的在于自身的调节和对未来的思考。资本的进入和退出只是衡量企业当前的价值,产业追求利润,资本追求回报,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产业和资本的对接和联动;资本在追求回报中加速产业发展,产业在追求利润中给资本带来更多回报,相互成就,相互融通。正确认识资本的意义,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进行挖掘和重新塑造,这才是未来新三板企业挂牌的意义所在。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