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12-05
新三板强监管成主旋律
截至12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达9786家。若以平均每天11家的速度递增,今年新三板企业规模就能轻松破万。然而,在挂牌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新三板违规事件也层出不穷。统计数据显示,仅11月份,股转系统已经发布25次监管措施,包括4次针对主办券商和挂牌公司的“公开谴责”纪律处分。
11月2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连发6道监管措施,分别针对2家券商:国信证券、华福证券;2家挂牌公司:捷佳伟创、世博演艺;2家律所:北京市海润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天星资本指出,信披违规、使用募资违规、资金占用、违规开户、公司治理问题等历来都是股转监管的重点,也是众多三板公司遭股转处罚的原因。这次股转系统又连发6条监管公告,对挂牌公司、券商及律所因公司在申请挂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表现出对违规的零容忍。
兴业证券分析师纪云涛指出,今年三季度以来,股转系统无论在公开发言还是公告中,透露政策信号的积极性日趋明显。由此看出,“强监管”无论何时均为新三板规范市场的主旋律,市场参与各方均应笃思慎行。
有些是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规定不熟悉造成,当然,中介机构也出现了疏忽和失职的表现。从制度层面而言,建议两手抓,一方面加强对挂牌企业的培训,培养其规范治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对挂牌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做市交易再遭遗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如今做市制度改革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态下,很多新三板企业接踵而至,纷纷转回协议转让交易方式。
公告显示,自做市转协议新三板企业家数增至57家之后,短短一周之内,又有5家企业加入此行列,其中2日就新增三家企业,增幅远远高于做市企业这一周时间内的零增幅。这五家企业分别是七星科技、金丹科技、欧力配网、泰通科技和龙娃农业。
某大型新三板投资机构研究所所长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做市转协议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维护股价,使价格可以尽可能匹配企业应有的估值。二是很多定增实施的时候,定增价格都比做市价格高;而且,某些定增发起时,做市股价已经处于低谷,但最终还是以高于做市价格完成定增,这恰好证明如今的做市价格不能很好反应企业的真实价值;并且,券商做市拿票没有多少库存,如果你是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你要以做市价格大量拿票,券商可能会给不了,这是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是如今做市交易的问题之一。这两个因素导致部分企业索性转为协议转让,协商一个能体现公司价值的合理交易价格。
四方面选择新三板投资标的
专业人士表示,选择新三板投资标的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挑选:第一,看企业的团队,看这个团队是否有激情,是不是善良、是不是专业,是不是敬业,还要善于学习和勇于付出。第二,看项目,寻找好的优质企业,找有很大空间的行业,而企业又是佼佼者。第三,业务模式。我比较注重企业的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这三个模式是否成立或者有效,这个非常重要,特别是营销方面有没有激励机制,这个模式是能否受制于人,要有自己的独特角度。第四,收入、利润、销售净利润,利润增长。
未来新三板有四类投资机会,分别是折价退出、破发概念、低价定增及低价二级市场。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