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 | 2018-08-31
在8月27日和28日两天内,又有28家企业要离开新三板了。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系统)的信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股转公司)决定自8月27日起终止志凌伟业、华青融天、吉祥星、双环股份、柏荟医疗、智云创新6家企业的股票挂牌。
8月28日,天下书盟、勇辉生态、亿邦制药、新光台、东吴保险等22家企业终止股票挂牌。
法治周末记者根据股转系统上的终止挂牌公告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止到8月28日,已有966家公司股票终止挂牌。而在2014年,新三板摘牌企业数仅为16家,2015年为13家,2016年为56家,2017年为709家。
对于近两年新三板摘牌数激增的状况,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部分企业认为没有达到挂牌预期,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因此选择摘牌。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挂牌企业数量不断下滑
法治周末记者在股转系统看到,截至今年8月27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家数合计为11048家,其中基础层10111家,创新层937家。与去年年底11630家挂牌公司的数据相比,今年截至目前已减少582家。
从月度统计来看,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2017年仅7月份和12月份挂牌公司家数出现负增长,分别减少30家和15家。
而股转系统2018年前7个月的挂牌公司家数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为正向增长,新增24家,其他6个月均为负增长,其中今年4月下滑数量最多,为177家。今年7月挂牌公司数也大幅减少了135家。
今年以来,新三板摘牌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前7个月就已超过2017年的总数,是2016年的10余倍。对于新三板企业摘牌的凶猛态势,有分析人士认为,照此趋势,挂牌企业数量跌破10000家只是时间问题。
一位新三板从业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摘牌潮下,最主要的是信心缺失,很多从业者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
此前,从不缺少将挂牌新三板作为目标的企业,也从不缺少标榜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企业。现如今,新三板吸引力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之前,有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老总会把‘新三板’打印在自己的名片上,但现在很多都不往上印了,其实这也释放出一种准备摘牌的信号。更有甚者,现在我们给人介绍新三板的项目,结果人家瞪大了眼睛,以为是在忽悠他。”前述新三板从业人士介绍。
近日,由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与新华社《中国新三板》联合发布的《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8)》认为,新三板市场公司挂牌已进入稳步增长新常态,“从增量角度看,差异化制度供给没有如期而至,市场信心大幅度下降,挂牌公司增量也随之下降。从存量角度看,很多挂牌公司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理性选择了摘牌,对企业挂牌增幅也有较大影响”。
融资能力不足是主因
在挂牌满一年后,东吴保险选择了主动摘牌。
8月9日,东吴保险发布《关于公司股票暂停转让的公告》称,基于自身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自8月10日开市起暂停转让公司股票。股转公司的公告显示,8月28日,东吴保险的股票终止挂牌。
事实上,东吴保险自去年8月10日起在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但一年以来并未获得融资。此外,东吴保险还公告称,本期发生与挂牌相关的中介机构费用均列入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的增加影响了营业利润,使本期营业利润比上期减少79.02%。
东吴保险是新三板众多选择主动摘牌企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目前,新三板的融资能力满足不了挂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融资的效果来看,基本上满足二八定律,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2%左右的企业能够融到资金,金额为1402亿元,平均到每家企业大概只有5000多万元,而剩下的八成左右的企业是融不到钱的。”
“同时,目前的监管政策比较严格,企业在挂牌后需要付出规范性的成本,还需要向中介机构券商、律所、会所付出一定的服务费。只有成本,没有收益,摘牌也就成为了企业比较理性的一种选择。”刘平安指出。
除此之外,去年以来IPO的提速也是新三板摘牌企业激增的重要原因,很多新三板企业,特别是资质不错的企业,选择摘牌以后赴A股或港股上市。
例如,旭辉控股旗下物业公司永升生活于8月9日发布上市申请,拟在港交所上市。此前,2017年4月,永升生活在新三板挂牌,原证券简称“永升物业”。今年3月,永升生活终止在新三板挂牌。永升生活自身定位为物业管理服务商,其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7年收益分别为3.34亿元、4.8亿元、7.25亿元。
摘牌潮催生改革动力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新三板近两年摘牌数激增,反映出新三板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尚不完善。总体而言,“有进有出”才是一个正常的新三板市场,部分企业摘牌属于正常现象。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摘牌企业跟新三板的热度有相当大的关系,之前很多人对新三板错误定位,导致部分估值比主板还要高,显而易见是定位错误。随着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理顺,原来期望过高的定位就有可能会逐渐纠正。如果摘牌潮能够让市场参与的各方准确理解新三板应有的定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新三板的吸引力不足是一个事实,要想增加新三板的吸引力,就需要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场,降低投资门槛,从机制上能确保让投资者赚到钱,有更好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新三板摘牌企业数量增多确实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会成为催生进一步改革的力量。”中国新三板企业家联盟秘书长王利松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新三板持续低迷,市场整体资金链条较为紧张,提升整个新三板市场的融资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三板改革在路上。在8月25日举办的中国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表示,新三板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完善市场融资功能,提高投融资效率。下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仍然需要以市场分层为抓手,着力解决发行融资、并购重组、交易定价、政策衔接等市场痛点,全面提升市场的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
刘平安在前述论坛上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分层管理制度,大力夯实“非竞争性”基础制度建设,如调整挂牌准入制度、尽快推出摘牌制度、调整目前的主办券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在创新层基础上推出“精选层”并率先试行“转板”等制度。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