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4-28
分层方案或现三大调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监管层此前安排,新三板分层机制将在5月份正式实施。而就在分层制度即将落地前夜,业内盛传原有分层方案被调整。对标准一和标准三的有关指标进行了修改,在共同标准中增加了近一年累计融资额不低于1000万的要求。另外,在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股东人数为参考的标准一中取消了股东人数的限制,对以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为参考的标准三中,将“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修改为“最近成交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并增加了“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多位新三板从业人士认为,标准修改可能性很大,且方案或最快于周末正式对外公布。
“修改的方案对对正常的企业没有影响,最大的影响是那些为了上创新层而准备上创新层的企业。对分不到却勉强做到、希望满足标准三的企业是一种打击,能够会净化市场,是很好的事情。制度本身很合理,很有针对性与逻辑性。” 新鼎资本董事长表示。
张驰认为,修改后的方案打破了一些企业试图人为操纵进入创新层。事实上,根据此前股转系统高层的公开表态,其并不欢迎通过运作闯入创新层的企业,并提示一旦在运作中被查出违法违规,后果可能令人不快。修改后的方案,提高了标准,或正体现了监管层的态度。
对比一下,这是之前网传的调整方案:
分层标准趋严格
“原来的版本确实太宽泛了,有些指标很容易被控制。修改后的指标更具体了,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华中一家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表示。
“如果真的按照流传所改,对行业影响还是蛮大的。尤其是标准三。其实很多市值和交易量都是可以做出来的,想冲击创新层的很多企业都在凑这个指标。修改后要求更高了。修改的初衷也是为了更真实的反应企业情况。”上述新三板负责人表示。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标准就会进行融资,融资金额很小,有的才二三百万。原有方案这个很容易达到。按照流传方案要求明显提高了。”一位新三板人士表示。
“标准三修改后更加严格。按照原方案,企业和做市商串通满足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有一些企业都在努力达到这个标准。按照此前统计,满足标准三进入创新层的企业超过50%。若要修改,则会减少很多。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一些企业为了上创新层而进行准备的企业。”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
业内呼吁三大配套政策
尽管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在即,但业内对于分层效果的市场预期一般。在新三板市场愿望清单里的政策红利中,“公募基金入市、放开投资者门槛、做市商扩容及再分层”等最受关注。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员伍艳艳还建议,要发挥分层应有的作用,建议在创新层优先进行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的创新试点,建立储架发行和授权发行制度,探索并购贷款和并购基金的可行性等,对创新层准入公司进行激励。
有些企业“白忙活”了 怎么破?
对于此前想各种办法挤进创新层的企业可能“白忙活”一场。据此前了解,为了冲进创新层,不少挂牌企业都在做最后冲刺。“我们根据主办券商要求,把股东人数做到200人,因为现在外界盛传这个指标将在最后时刻添加。”北京某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
成功进入创新层享受一系列政策红利固然是好事,有分析认为,那些被远远达不到标准,或正好被“卡”在创新层大门外的企业,应该继续“苦练”内功,企业真的做牛了,进入创新层也是早晚的事,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策略。目前这种情形,留在基础层也并非不好。实际上,对于这些企业,即便进入创新层也并非一劳永逸,业绩达不到标准还是会被降层。而且,此次分层后,新三板后续或将进一步分层,因此发展主营业务才是要义。
此外,有观点认为,创新层出现后,将会出现不同于原有的新三板进入退出规则,而未来创新层或将成为中国注册制的试验田,打破A股现有难上难下的局面。
市场竞逐创新层
分层进入倒计时之际,市场已经开始竞逐准创新层企业。据华龙证券测算,符合征求意见稿标准的创新层的企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分别是14.58%和25.09%,高于创业板的9.73%和23%、中小板的9.36%和8.58%,并且历史财务数据也显著优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华龙证券新三板管理总部总经理吕红贞认为,优质的企业将吸引更多投资者来到新三板创新层淘金。
在新三板对企业“输血”功能进一步加强和分层利好的双重配合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到新三板进行布局。部分券商人士表示,对创新层企业的关注度在持续升温。“我们内部讨论后,感觉对进入创新层企业的布局已经落后了,毕竟创新层是所有资金和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分层落地后,创新层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东兴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监汤荣春表示,“进入2016年,在新三板分层的制度预期下,实际上所有的券商都在将资源向创新层企业倾斜。”
未来新三板或成VC/PE主要退出渠道
据悉,2016年第一季度共发生VC退出573笔,其中495笔通过新三板,占比为86.4%;共发生PE退出415笔,其中300笔通过新三板,占比为72%,均超过2014年全年新三板VC/PE退出交易数量。而同期VC/PE通过IPO退出仅分别为39笔和31笔,与新三板退出交易相差甚远。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乔博认为,新三板作为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多级资本市场股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以及完善,未来更加通畅的股权资本转让系统将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场的流动性,中国资本市场的好时代或将到来。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