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5-03
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
上周(4月25日-29日)是今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新增140家挂牌公司,使得挂牌公司总数达到6945家。截至4月29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已突破3万亿元大关。
年报数据:新三板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成长性喜人
根据Choice数据库统计,已公布年报的6883家新三板企业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339.92亿元,较其2014年营业总收入9727.02亿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净利润878.71亿元,较2014年净利润625.82亿元同比增长40.41%。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从总体上看,有5719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为正,占新三板企业83.09%,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
在盈利能力方面,归母净利润大于1000万企业有2482家,占比36.05%,归母净利为负的企业也有1163家,占比16.89%。其中,有6家企业企业实现超过1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东海证券(832970.OC),南京证券(833868.OC),湘财证券(430399.OC),齐鲁银行(832666.OC),中科招商(832168.OC),华龙证券(835337.OC),其中东海证券以18.27亿元雄踞榜首。
在成长性方面,新三板企业201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正的占比65.83%,增长超过100%的企业数为2342家,占比为34.03%。从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规模来看,新三板企业依然是以中小型的企业为主,但从成长性的角度来看,新三板的企业拥有着喜人的增长率。
年报数据:新三板VS创业板
从企业财务数据上看,新三板企业平均资产达2.81亿元,平均营业收入达1.64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达0.13亿元;创业板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11.01亿元,平均资产达22.95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达1.21亿元。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绝对值上看,新三板企业仍与创业板企业有较大差距。
不过,从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上看,新三板企业有多达2342家企业净利率增长率在100%以上,占比达34.02%。而同期创业板企业有72家净利率增长在100%以上,占比为14.82%。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占比高于新三板企业,而高增速区间的企业数量却少于新三板。以净利润增长衡量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来看,新三板企业要好于创业板企业。
从净资产收益率上来看,创业板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8.62%。与此同时,新三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10.87%,其中协议板块9.83%,做市板块为14.72%。整体而言,新三板净资产收益率比创业板要高,整体盈利能力更好。
年报数据:新三板优秀企业在创业板中也能名列前茅
为了更进一步表现出明星新三板企业优秀的盈利能力,假如这20家明星企业在创业板的话,它们的归母净利润排名将比现在创业板排行榜前30都要高。新三板中的优秀企业如果放在创业板中会是个中翘楚。
新三板中归母净利润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而在创业板中也仅有4家企业盈利能力可以达到这一规模。在比拼盈利能力上,明星级的新三板企业丝毫不逊色创业板企业。
分层价值:强者恒强 “养优计划”让优秀企业成为爆款
在持续推进“优胜”分层的同时,“劣汰”的摘牌也将纳入日程。在10月28日的“金融街论坛”上,隋强指出,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在分层机制出炉的同时,推出和完善新三板的摘牌制度。所谓的摘牌,是指上市证券期届满或依法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证券交易所依法要终止其上市交易。简而言之,摘牌即股票终止上市。
而在创新层队伍里的公司也要时时居安思危,如果连续两年不符合创新层的维持标准要求,就有可能会被“降级”到基础层。
这是一个“养优计划”。处于金字塔下层的企业,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将变得更加无人问津,最终可能遭到市场的彻底淘汰。恐怕将会有不少企业反映:“新三板的牌”是“白挂了”。与此同时,一些优质企业也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现象或成为新三板市场常态。
分层一出,对于企业提高自身质量提出了挑战。基础层的企业需要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展示自己;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也会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质量。这种“养优”的环境中,有可能孕育出更多优质的企业。
分层价值:基础层淘金仍有机会
部分投资机构表示在分层之后不放弃关注基础层的优质企业。在大浪潮的驱动下,投资机构反而会逆势思考,正因为分层导致基础层企业价值被低估,所以也就更值得挖掘。“从投资角度看,更倾向于选择基础层中的优质企业。
在资金汇聚在创新层企业时,基础层企业一方面价值被低估,另一方面融资需求大。这时在基础层中,才更有淘金的机会。”南山投资周运南表示,对于分层之后,很多未能进入创新层的企业也无需沮丧,因为真正的投资者会将目光放在基础层,它们的收益和增长率会比创新层更强。
而观远投资杨斌也有同样观点,今年能进创新层的新三板投资标的已被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反复炒过两轮,部分企业进入创新层后,今年业绩是否还能保持高成长存疑,与其追高,不如多花心思调研在那些还未被市场发现的潜在创新层标的,找到明年符合创新层的标的提前布局,会有更高的投资收益。
市场分析:新三板更适宜长期资金入场决尚不是退出的市场
新三板分层虽然无法彻底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有望改善目前的低流动性困境,解决当前新三板发展的最大症结。新三板分层的实质是挂牌公司风险的分层管理,是对挂牌公司进一步优中选优,给予投资者更好导向,从而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成本,提高流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的差异化安排,实现对不同层级挂牌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
业内专家指出,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和私募市场类似。然而,“一定阶段的流动性不重要,对企业来说发展最重要。目前新三板对于企业的价值高于对投资者的价值”。最大的价值就是融资的便捷,高成长的企业能迅速获得投资者关注,通过定增等手段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
在企业挂牌2、3年发展成熟之后,退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目前新三板是VC被投企业的再融资市场,尚不是退出的市场。”
另一位业内专家认为,新三板市场目前更适宜长期资金入场。在他看来,虽然分层的推出能部分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但那也只能针对10%左右的创新层企业,并很有可能形成马太效应。“因为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创新层企业是最好的标的。”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