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5-16
文化产业将成为“十三五”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张元林表示,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广播电影、出版发行、印刷、演艺娱乐、文化艺术等,2015年总体规模约4500亿元,预计5年后将达到1万亿元。
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据国家统计局4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同比成长8.6%,达1.67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文化消费需求的疯涨,传媒行业的发展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据权威数据统计,2014 年国内电影票房达296 亿元,同比增长36%;年度观影人次达8.3 亿,同比增长37%;2015年票房收入首超400亿,达440亿元,同比增长48%,创近五年来最大增速。
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
文化企业融资难已成为行业特性,文化原本就具有无实物、无抵押、无资产的特殊性,在版权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市场环境下,文化企业普遍会遇到融资难题。我国目前文化企业大多数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着规模小、经营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文化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加上大多数文化企业盈利能力、预期前景等难以预测,制度建设不健全,固定资产少、抵押担保不足等特征,导致投资者度文化企业的投资慎之又慎。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针对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发展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产业发展在法律层面仍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界定、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质押方面导致很多资金主体对中小文化企业持观望态度。加上目前金融体系未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银行信用评级标准单一等因素,导致文化企业投融资举步艰难。
新三板契合创新转型新主题
尽管目前新三板企业数量众多,每家企业成长的阶段不同,经营周期也不同,但总会涌现出一批小而美的企业,它们能顺应社会人口结构、消费模式的变化与变革,并逐渐成长为有价值的公司,甚至新兴行业的龙头。
当下,90后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一个为90后创造的新市场也在不断壮大。由于90后出生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教育程度与过往年代的人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决定了90后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与众不同,并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时尚文化、个人价值、体育消费是90后的文化消费标签,这些也是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兴市场,而新三板就是这些新兴市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最主要平台。
文化消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IP爆红的背后,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增长。近5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消费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文化消费也是目前新三板中盈利快速上升的行业。新三板中有大量的文化创意、演出、体育、手游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或有内容、或有资源,它们都在顺应经济的转型,迎接新消费时代的来临。对此,在新三板大IP领域,将来有望出现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优质公司。
2015年年报显示,192家文化类企业中,共有12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实现了增长,占比超六成。亮瞎眼的年报展现了文化产业企业总体的高成长性,其受资本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据统计,192家新三板文化类企业,2015年平均创营收8342万人民币,平均同比增长超7倍。平均净利润1353万元,平均同比增长超2倍。其中,汇量科技以营收同比增长2355倍,净利润同比增长2546倍,高居新三板2015年年报营收与净利同比增长榜首,收获“最猛成长”称号。
文化企业选择新三板的优势
目前的资本市场上,文化企业,尤其是文化企业中的中小企业还没有一个长期的、专门的、规范的融资市场,而新三板的出现,必然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使其成为了这一需求的释放口。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等市场,新三板的手续和审批程序则要简单、快捷得多。文化企业由于其自身行业属性的特殊性,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新三板也成为了其最好的选择。
1.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之后,可通过前期的私募和挂牌的股份转让、 增发,帮助企业“小额、多次、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直接融资,亦可通过定向发行股票、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融资的多样化,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也可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合法转让企业股东的股份,实现价值发现的功能,提高公司股权的流动性,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2.帮助公司完善规范治理
在新三板挂牌过程中,企业可以在中介服务机构的帮助下,完善自身的法律、财务、税收状况,对之前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三会一层”的现代企业管理结构,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扫清治理不规范的障碍,使得公司运作更加规范、治理更加完善。因此,在新三板挂牌也意味着公司从此走上了规范运营的现代企业之路。
3.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
文化企业挂牌新三板,成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必然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打出品牌,也使未来企业在商务往来、市场开拓、获取客户资源、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更为容易。而由品牌效应催生出的企业扩大发展、吸引人才等积极作用,都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的。
资本力量将助力文化产业迈向新高度
随着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互联网逐渐渗入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5年,文化产业的并购相当活跃,既有行业内龙头通过并购拓展产业链,又有传统行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型。仅201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达244.24亿元。
资本力量将助力文化产业迈向新高度。第一路演董事长高虹认为,资本对文化IP的追逐不断升温,文化符号的价值被不断放大。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仅占GDP的7%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在30%左右,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已有77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完成定向增发。多位资本人士表示,文化产业板块在新三板市场占比偏低,证明发展空间大。目前文化企业借壳登陆新三板的热潮开始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新三板文化相关私募投资基金共计12只,今年1月单月成立4只,加上2月份新增的鲸韵文化定向1号,2016年开年未满两月,相关资本投资军团则扩张近一倍。
越来越多文化企业发力新三板
有分析认为,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消费传媒的发展,资本力量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高成长又给资本投资以丰厚的回报,“文化+金融”的模式以良性循环的态势螺旋向前推进。预计2016年将维持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蓝图的轮廓将渐趋清晰。
继2015年,文化企业在新三板的上市已成为一股浪潮。此外,新三板审批流程将进一步简化,同时,面对市场和投资者的热捧关注,现有挂牌的企业大多都在营收、利润方面有较大提升,加之国家政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发力新三板。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