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7-11
创新层流动性难题待解呼吁配套设施落地
新三板创新层推出两周,大家关心的创新层行情似乎并没有到来,创新层的流动性问题,依然是新三板市场之痛。根据股转公司6月24日发布的最终名单,有953家企业进入首发创新层,尽管如此,这些企业的交投和成交价格却没有明显的起色。
说到新三板的配套政策,此前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对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摸底。业内认为此番动作,可能与监管部门制定分层制度后续配套政策相关。“有人说是要对创新层公司展开一轮专项排查,但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分层制度实施后的后续配套政策。”上市新三板业务人士认为,所谓配套政策,最主要的就是完善的做市制度。“分层后,对券商的做市能力和做市要求更高。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和投资者是一样的,希望能尽快完善。但到现在还没有更多的信息”。
此外,市场比较关注的配套政策就是在推动流动性方面的内容。一直以来呼声比较高的如公募基金入场、降低投资者门槛等。对此,上述新三板业务人士认为,股转系统的当下任务还是在多观察创新层企业上。分层制度需要消化,暂时不会有太大市场机会,但目光长远一些,还是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标的显现出来。
上市公司抢筹新三板企业 VC/PE股权投资大佬积极布局
整体来看,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共计783家被A股上市公司参股,占全部新三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38%。其中,59家备受青睐,被上市公司持股占比达50%以上,109家被上市公司持股占比超过30%。
股权投资大佬布局新三板已不是新鲜事,像红杉、经纬、景林、鼎锋等机构均在新三板有大量投资,此处以红杉为例进行说明。
红杉资本作为全球顶尖的股权投资机构,已培育出诸如苹果、谷歌、甲骨文、思科等行业巨头,合伙人沈南鹏位列“100位顶尖风险投资人”榜单的第九位。红杉资本在新三板早有布局,且投资脚步仍在继续。据统计,红杉资本在新三板共投资了16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7亿元,其中14家已挂牌,另外2家仍处于待挂牌状态。
新三板投资不能急功近利
去年年初至年中,大量入市资金因未来预期政策红利,高价入场,至今部分新三板产品收益依然为负,对此,万吨资产董事长俞岱曦指出,基于企业成长价值的投资,是新三板投资的主要方向。对于那些基于政策红利高位接盘的新三板产品,风险是很大的,如果未来遇到退出难题也是正常的,就像5000点入市的很多基金,这跟机构投资逻辑和产品设计有很大关系,不能代表大多数。目前看来,新三板还是在向着好的发展方向走,分层时间较短,需要更多时间来提升创新层的功能性,而后流动性会随之改善,投资价值还是基于企业的成长性和基本面,“比如优质企业股价从一块钱涨到十块钱,虽然流动性不好,但是折价到八块钱还是有人接盘的。如果因为追求政策红利预期,企业股价只值五毛钱,你一块钱也买,到期收益为负,还埋怨政策红利不来,这不是新三板该有的投资逻辑。”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指出,相比主板市场,新三板如今在制度设计上还是以机构投资为主,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如今制度建设处于完善阶段,可以看到分层后监管越发严厉,但对降低投资者门槛和竞价交易,要根据发展情况而定,如果盲目开闸放水,可能会危害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新三板市场以机构投资为主导的初衷,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这个市场用了十几年才有如今的成熟发展,同样新三板也需要时间去完善。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