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三板 | 2016-07-13
新三板融资窘境亟待破局
据悉,今年以来新三板融资金额的最高点在一月份,共有298次股票发行,发行金额144.36亿元。到5月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直接刷新了最近一年来的最低纪录,仅为73.99亿元。6月份,在分层至落地的政策利好下,最后一周融资36.07亿元,将月度融资金额拉高到85.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股票发行次数和发行金额仍分别下降了25%和11.03%。昨日,全国股转系统最新发布的融资数据再度令人失望,上周新三板融资金额仅为10.41亿元,刷新了今年单周融资最低纪录。
广证恒生总经理兼首席研究官袁季建议,当下的融资环境下,应对股权质押和相关的一些可行的融资渠道、手段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建设。中长期而言,除了上述基础的工具和渠道,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应当以创新层的整体机制建设为抓手,完善投资者退出渠道,进而缓解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困局,从而从制度层面打破融资僵局。
创新层专项监管措施将出台
近日关于创新层即将迎来专项监管的消息不胫而走,据圈内人士透露,近日多家创新层企业透露在接到监管部门下发的一份基本信息情况表要求填写,业内人士称此举可能是对创新层企业进行专项监管前的“摸底”。
按照股转系统此前的工作安排,分层管理正式实施后,将针对性地提出监管要求和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全国股转系统将推动创新层挂牌公 司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切实加强信息披露、发行融资和并购重组的监管,提升创新层挂牌公司整体规范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为市场的后续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打开 空间。”
虽然是要对创新层公司展开一轮专项排查,但在不少挂牌企业看来此举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分层制度实施后的后续配套政策。所谓配套政策,最主要的就是完善的做市制度。“分层后,对券商的做市能力和做市要求更高。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和投资者是一样的,希望能尽快完善。但到现在还没有活的更多的消息。”
此外,市场比较关注的配套政策就是在推动流动性方面的内容。一直以来呼声比较高的如公募基金入场、降低投资者门槛等。
齐鲁银行成首家在新三板发行优先股银行
近日,齐鲁银行优先股发行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齐鲁银行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优先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作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银行系“新贵”,齐鲁银行成为A股上市银行外首家获批在境内发行优先股的商业银行,为中小银行开拓了资本补充的新渠道,探索出一条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
据齐鲁银行公布的相关信息,此次拟发行的优先股数量不超过2000万股(含2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20亿元)。采取非公开发 行,并且一次核准单次发行的方式。发行对象为符合《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发行对象不超过二百人,且相同条款优先股的发行 对象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公司将根据股东大会授权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采取询价方式,与主办券商(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对象。
微信搜索的【买三板】
或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maisanban